2023 Dec 4 Banned and Restricted Announcement 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2023 Dec 4 Banned and Restricted Announcement 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Dec 4 Banned And Restricted Announcement

R&B 公告原始連結

先來看看這一則 R&B 到底禁了什麼:

然後下面是詳細的禁牌理由,沒有禁牌的賽制就略過了,反正就是講為什麼現在很平衡。
Pauper 的禁牌文章太長了且廢話頗多沒有看完。

Pioneer, Explorer

在過去的環境中,卡恩一直都有很高的使用率(在純綠獻力中),直到 LCI 發售後被 Discover Combo 打爛後使用率才明顯的下滑。
而卡恩的出現使得很多套牌成了寫作 60 張、實為 75 張的套牌,增加了對局的靈活性,同時為組合技元件、能增加場面壓力(貓車)、還有場面干擾(法老像、腦石、雲威號、夷城械)、鎖神器啟動,一次做太多事了讓某些套牌很難對抗。
以遊戲王的觀點來說,卡恩就是水晶機巧,活該被禁。

而 Geological Appraiser 則是毫無疑問的破壞環境,前面有做到一次小加速就是三回整套做完誰受的了,而且即便是對應到有康或是有殺的對局,還是可以等到手上有複數招的時候再出。
因為這個套牌的出現,使得環境相當不健康,基本上只要是沒有瞬間對應手段的套牌都消失在環境中。

Smuggler’s Copter 則是當時先驅賽制剛出來時,還沒有那麼多的牌張,多數套牌很難承受二回直升機三回搭載開始濾資源,因此被禁掉了。
而在這之後過了四年(當時是 Dec 2019 ban 掉的),先驅賽制中也多了更多系列,現在的環境應該可以承受著這張牌了。

備註:目前 MTGA 牌池尚無收錄 Smuggler’s Copter,因此雖然 Pioneer 解禁了,但在 MTGA 的 Explorer 中依然沒有 Smuggler’s Copter 可用。

Modern

Scam 自從 LTR 加入 Orcish Bowmasters 之後表現持續的上位,並且在 PT LTR 後登頂,成為環境中的霸主。
雖然一回 Grief scam 很破壞遊戲體驗,但真正讓環境不友善且節奏變相當快的則是 Fury,Fury 的出現往往都是搭配各種 Undying 咒語,並且通常都是 4/4 的身材站在場上,同時還給場上任意數量的目標合計共八點傷害。
且本體五費躲掉 Fatal Push、4/4 的身材也不是 Lightning Bolt 的射程範圍,且 4/4 連擊基本上只要攻擊並打中玩家兩次、再加上一點額外的傷害就會結束遊戲了。
與此同時 Fury 的出現使得很多小生物套牌都無法存活。

而 Up the Beanstalk 在 WOE 中後期成為環境寵兒,作為一個二費結界還能不斷的賺資源有些太超過了,雖然在 Fury 被禁後少了四張主要的抽牌咒語,但賺的資源還是太多,因此還是禁掉。

Meta 影響

這次禁牌範圍還蠻廣的,這邊一樣分成不同賽制說明。

Pioneer, Explorer

  1. Mono-Green Devotion 大概是死去,組合技沒了,可能會改打 Stompy 或是需要找其他法力出口
  2. Discover 3 Combo 死去,動點沒了
  3. Rakdos Midrange 估計是坐穩環境霸主的位置了,少了一個很難打的主流套牌,還多一個 Smuggler’s Copter 的補強
  4. Rakdos Sacrifice 也會重返農藥,理由同上,不過劣勢對局比中速多一些(控制、鳳凰)

Rakdos Midrange 在 LCI 環境本來就很舒服,因為綠獻被 Discover Combo 壓著打數量變少,同時為了打擊 Discover Combo 控制也變多、而這本來就是中速還算舒服的對局。
而其他難打的對局如 Convoke、Greasefang、Gruul Midrange 也因為 Discover Combo 的關係數量變少了。
更不用說 Smuggler’s Copter 被解禁,我相信 Reckoner Bankbuster 的使用量應該會變少,二費拍二費抽還是沒有喊打直接抽棄強,雖然 Bankbuster 會賺牌、Copter 只會濾牌,但以節奏上來說應該還是 Copter 順一些;且如果棄掉永久物牌還可以搭配 Molten Collapse
所以該說可惜嗎?MIT 沒有等 LCI 發售,不過想到那個噁心的賽場分布想想還是算了。
同理 Rakdos Scarifice 數量也會變多,但因為本身就難打控制或鳳凰的關係,使用量應該不會像是 Rakdos Midrange 那麼多。

Discover 真的有那麼該死嗎?

這個是我最近在一個論壇上看到的文章,內文是說老鼠車技術上來說也是三回組合技做完(拉 Parhelion II 搭載打 13 留兩隻 4/4 警戒天使),多數套牌只要三回沒有瞬間解掉,基本上就是輸了,不過還是有一些差距。

首先,老鼠車並不是一個只要有 Greasefang, Okiba Boss 就會贏的牌,他需要藉由 Grisly Salvage 之類的手段堆一台載具進墳,而且還要堆到對的載具才能三回打 13,並且在做到這些的前提下,還是有可能被對手反丟一發掃場解掉場面。
再來看看 Discover,前面只要有 Magma OpusCreative Outburst 做到加速後就能三回拍 Geological Appraiser 做組合技收工;即便前面沒有摸到這兩張牌做加速,還是可以四回裸拍 Geological Appraiser 做完整套組合技,Discover 是一套不需要其他牌張配合就能做完的組合技,個人認為這才是被禁的原因。

先驅其他的組合技(Lotus Field Combo、Rona Combo、Metamorphic Dross etc.)幾乎都是要兩卡甚至更多卡才能完成的組合技,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反觀 Discover 都是摸到關鍵牌張就會結束了。

Modern

  1. Scam 大概要換顏色了,沒意外是 Orzhov,或是整套死去
  2. 4C Omnath 回到 WOE 前的版本,不過可能要多帶一點掃場
  3. Cascade Beanstalk 死去,別再想著要抽牌了

Scam 我已經想不太到還留著紅色的理由了,紅色的牌除了 Fury 都是可以被取代的東西,而且少了 Fury 上面提到那麼噁心的解場真的可以考慮直接換顏色組合。
4C Omnath 就回到 WOE 前的版本,不過要思考一下 Fury 的位置要換成什麼。
Cascade Beanstalk 這個新套牌出來大概一個多月就被關進去了有點可惜。
最後是個人的 pet deck:紅藍龍侯,龍侯可以說是被砍一刀又被奶一口的狀況,Fury 被禁使得龍侯的備牌局少了好用的解場牌,但同時也在正編局避免了被兩張手牌解光場面的狀況。

對於其他套牌,現在備牌局常見的 Stone of ErechStern Scolding 應該是不太需要帶了,可以解放這些用來應對 Scam 的備牌位置。

Pauper

Monastery Swiftspear 這張牌我在 Double Masters 2022 發售前就一直罵到現在,我不覺得 Pauper 能夠承受複數的 Swiftspear,這會使得帶紅的 tempo 或是 RDW 過強。
而且要知道 Gut ShotMutagenic Growth 都在環境內,更別說還有各種兇猛的一費燒⋯⋯

本次 R&B 個人意見

在我的眼中,我認為老威這一次的禁牌相當的不應該,且我對平衡團隊相當失望。
首先是五月的時候,老威信誓旦旦的說以後永恆賽制只會在九月的新系列開始預覽前公布禁牌表,雖然有一條但書(如果很緊急還是會動刀),但基本上會以年度禁牌表為準。
然後八月初的年度禁牌表放了 Preordain 出來,其他都沒動刀,你們總該知道 Fury 和 Grief 對環境的影響吧。
後來十月大家對 Scam 最不滿時也沒有動刀,環境都開始自我平衡時才突然宣布要對近代做處理。
如果是有 WOE 或 LCI 的新牌使得這些賽制有很糟糕的影響就算了(像是 Geological Appraiser 出來炸先驅環境),但他們選擇動一個已經出來至少半年、有經過年度禁牌表且沒有受到新系列大幅影響的套牌。
就連 上一次動先驅環境 也是,也是等環境都快要自我平衡完——甚至 Winota 自己都知道會被針對的很嚴重,在備牌局有別的策略——時才宣布要把 Winota 禁掉。

總之如同我在 Rakdos Scam 那篇文章 中寫的一樣:「⋯⋯現在反而很尷尬,不管怎麼做都會是笑話,動刀的話自己之前說一年動一次永恆賽制就是一個笑話,不動刀的話會則是讓近代這個賽制就是一個笑話。」
結果老威選擇打臉自己,把年度禁牌表 ban 了。

上次 R&B 把輪抽包 ban 了,這次把年度禁牌表 ban 了,下次會 ban 什麼呢?
難道是將玩家 ban 了嗎?希望不是。

  • Title: 2023 Dec 4 Banned and Restricted Announcement 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 Author: 台南猴王的耍猴日常
  • Created at : 2023-12-10 16:01:08
  • Updated at : 2024-11-25 11:51:16
  • Link: https://guildmagesforum.tw/BnR-Dec-4-2023/
  •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