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夏蘭迷窟機制解析

依夏蘭迷窟機制解析

Jru

Before We Start

依夏蘭迷窟機制介紹已於MTG官網公開了,有鑑於官網可能不會做繁體中文翻譯,以及本系列機制出現了幾個容易使人混淆的規則敘述,因此決定以個人的方式重新整理一次依夏蘭迷窟的機制並分享給各位讀者。


復出機制:轉化式雙面牌

轉化式雙面牌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該稱為復出機制還半長青機制了,轉化式雙面牌在依夏蘭時便是系列特色之一,本次依夏蘭迷窟也沒缺席,並且轉化後的牌張類別更加豐富,不過這次並未改變任何有關轉化式雙面牌的規則,在此就不贅述了,對更多有關轉化式雙面牌規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這篇文章:轉化式雙面牌與複製效應

復出機制:勘察(Explore)

勘察

勘察是本次登場的另一個復出機制,也是過去依夏蘭的招牌機制。當你令一個生物勘察時,展示你牌庫頂的一張牌,如果展示到地牌便將該牌置於手上,如果沒以此法展示出地牌(展示了一張非地牌或是牌庫沒牌)則在勘察的生物上放一個+1/+1指示物,然後你可以決定將牌庫頂展示的非地牌留在牌庫頂或是置於墳場。

另外假設勘察異能結算時,負責勘察的生物已經不見了,勘察也會照常運作,展示到非地牌時依舊能決定是否放到墳場,唯一的差別是你沒有生物會因此獲得+1/+1指示物。
(假若是一個咒語或異能令目標生物勘察,但在結算前目標生物消失的情況,這會導致規則反擊,勘察完全不會執行。)

地圖衍生物(Map Token)

地圖

地圖衍生物是一種新定義的神器衍生物,效果為勘察的延伸應用,地圖衍生物都是無色神器,且具有以下能力:
「{一},{橫置},犧牲此神器:令目標由你操控的生物勘察,此異能只能於巫術時機起動。」

化煉(Craft)

化煉1
化煉2

化煉是一個基於轉化式雙面牌的的新起動式異能,皆出在轉化式雙面牌的正面,並且能夠幫助該牌轉化至背面。

化煉的起動費用都會包含三者:

  • 支付指定的魔法力費用
  • 放逐此卡
  • 從戰場或墳場放逐其他指定條件與數量的永久物/永久物牌

化煉異能成功結算時,起動化煉異能的那張牌便會以已轉化(背面)的狀態放進戰場。

有些牌的化煉費用會要求你放逐複數張永久物/永久物牌,以謎奇珠寶為例子,它要求你放逐4張或更多具有起動式異能的非地牌,你只要從場上跟墳場放逐的總數大於等於4就好,比例可以是 0:4 、 2:2 、 3:1,由於這張牌只寫了至少,你想從場上放逐3個+墳場放逐4個來起動也沒有任何問題。另外從戰場上放逐的條件僅為「由你操控的永久物」,你要將Token或是從對手那獲得操控權的永久物做為化煉材料都不是問題。

傾探(Discover)

傾探

終於來到本期文章的重頭戲了,傾探異能的卡面規則敘述正是我決定寫這篇文章的最大主因。

傾探從命名到效果都顯然在致敬 傾曳(Cascade) ,讓我們來看看傾探具體的效果:

  • 傾探後面都會跟著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就是你能找到之牌的最大魔法力值。當有效應讓你傾探時,從你的牌庫頂開始逐張放逐牌,直到你放逐一張魔法力值等於小於該數字的非地牌為止,然後你可以施放該牌且不需支付其魔法力費用、或是將該牌置於你手上。之後將你放逐的其他牌以隨機順序置於牌庫底。
  • (雖然卡片上沒有寫) 用傾探所施放的咒語,其魔法力值也必須等於小於傾探後面所規定的數字。

傾探可以說是傾曳的靈活升級版,你所翻出來的牌如果是當下不適用或是沒法用的,也可以選擇上手,不像原本傾曳只能默默地塞回牌庫底,法力值判斷門檻改成異能用數字來指定也讓設計空間靈活很多,好比這次就把這異能做在地牌上了,雖然不再是施放觸發效應代表對反擊咒語的抗性降低,不過以筆者個人對對局平衡性的理解來看,施放觸發類效應確實是少做為妙,改成起動式異能或觸發式異能(在場上)後,或許也能搭配萬和琴類效應玩出新的配合,不是施放觸發未必是壞事。

但接下來這點就讓筆者非常不解了,那就是傾探的卡面敘述跟實際效果之間有落差,以上圖探地人為例,他只檢查了「牌(Card)」的魔法力值,這項檢查通過就可以施放之,但實際上後面還有一條規則補充要求了該「咒語(Spell)」的魔法力值也要符合條件,這在某些牌張中會產生巨大的差異。

提勃

好比說謊言神瓦爾基,他是張模式雙面牌,正面是2費生物、背面是7費鵬洛客(提勃),如果只檢查到「牌(Card)」的話謊言神瓦爾基符合條件,而讓你免費施放此卡時你可以選擇想要施放哪一面,但如果連同「咒語(Spell)」都一同檢查就不行了,因為它的背面是一個7費的咒語。刺藤傭獸的歷險也是同樣的原理,是否檢查「咒語(Spell)」費用會是完全不同的結果,各賽制中均有實例。

作弊

進軍阿拉若+刺藤傭獸的Combo就是標準的現在進行式,具體細節可以參考列爾如何與歷險牌互動這篇文章。

得見天光+謊言神瓦爾基在先驅中並不算罕見,得見天光同樣只檢查這張「牌」的費用,不會關心你最後施放了幾費的「咒語」。

Cascade(如無斷片密探)+謊言神瓦爾基原本是與得見天光相同的運作邏輯,那時的近代充斥著大量的三回甚至二回Cascade提勃牌組,不過在2021年2月15日時官方隨著禁牌表更新,非常罕見的修改了異能規則定義,Cascade新的規則為「牌」的費用檢查通過後要再檢查一次「咒語」的費用,兩者皆合格才能施放,因此Cascade提勃這個戰術便從規則上消失了,不過這項規則修改是針對Cascade的,其他像是得見天光等戰術依然成立。

從這點來說傾探(Discover)真的是非常致敬傾曳(Cascade),甚至連卡面上沒有寫但我會檢查咒語費用這點都一樣,可是人家傾曳是被後天修改了規則,原本規則確實與現在不同,卡面自然是跟不上現在的規則,傾探做為完全的新牌卻出現這種現象著實讓人不解。

不過對「咒語」的費用門檻做限制這點本身筆者認為是良性的,這樣設計比較不會出現太破壞遊戲平衡的超展開牌型,只是如果僅閱讀了傾探在卡面上的規則敘述,就會產生非常大的規則歧義,這點請各位讀者務必多加留意。

落墳(Descend)

落墳

落墳會關注本回合是否有永久物牌從任何區域進入你的墳場,無論是從戰場死去、從手牌棄掉、從牌庫磨掉都行,並且這張永久物牌也不用停留在墳場,只要曾經進入過墳場就行,即使那張牌後來因為其他原因又離開了墳場也絲毫不影響落墳的運作。

巢怒智蕈只關心本回合是否有永久物牌進入過墳場,只要曾經有一張永久物牌進入墳場,這回合便算是有落墳過了。

智蕈暴君則稍微複雜點,它會計算你本回合落墳了幾次,也就是本回合永久物牌進入你墳場幾次,同樣的,只會計算這些牌進入墳場的總次數,是否停留在墳場並不重要,同一張牌也有機會貢獻多次落墳累積數。

落墳4(Descend 4)、落墳8(Descend 8)、落墳無邊(Fathomless Descent)

落墳X

這是推動筆者寫出此文章的第二動力,與上面傾探的狀況不同,落墳並沒有規則解讀上的歧義,而是在文字閱讀上相當不直觀,容易使人混淆。

落墳4、落墳8、落墳無邊皆會關心你墳場的 永久物牌數量 ,根據你墳場的永久物牌數量會產生不同效果或是追加額外效果,落墳4代表墳場要有4張永久物牌、落墳8代表墳場要有8張永久物牌、落墳無邊不會要求你的墳場要有幾張永久物牌,而是多多益善,有越多張牌就能發揮越大的效果。

看到這篇可以發現,落墳(Descend) 以及 落墳N(Descend N) 根本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能力,但兩者措辭極為相近,英文有可能只差了一個時態,中文甚至完全沒差,在不理解兩者規則差異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將含義混淆。

最簡單的判別法就是去看這張牌有沒有要求關注墳場中永久物牌的數量,有的話就是 落墳N(Descend N)落墳無邊(Fathomless Descent) ,如果只寫個了 落墳(Descend) 但文本沒給出Descend是指啥;或是出現 「If you descended this turn」 這種檢查此回合有沒有落墳過的字句,那就是在指關心是否有永久物牌進入過墳場的那個異能(某些高稀有度或高版本牌張中不會完整寫出關鍵字定義)。

嚴格來講落墳4、落墳8、落墳無邊不是真正的關鍵字,而是異能提示文字,在英文卡面會會以 斜體字 書寫,其他語言卡面未必有足夠辨識度,如果字體清晰可辨時這也是個辨識方案。異能提示表示即使不加這段字其實也不影響卡片的完整規則,一般來說提示文字會便於玩家閱讀規則,不過在這次卻因為兩種實際運作截然不同的能力共用了一個單字而造成玩家混淆。

終命指示物(Finality Counter)

終命指示物

終命指示物雖然是新的指示物,但能力卻是舊有能力的新表現方式, 身上擁有終命指示物的生物將死去時會改為放逐,未來MTG在設計死去改為放逐這類效應新牌時,可能會使用終命指示物這個全新的工具,就好比一些不能重置效應後來改用暈眩指示物(Stun Counter)設計一樣。

當然,既然作為指示物就代表他有一些新的操作空間,好比說移除自己生物上的指示物,甚至是把指示物轉移給對手的生物等等。

本系列使用終命指示物的牌張極少,但可以預期今後將會不斷出現使用終命指示物的新牌張。


準備迎接依夏蘭迷窟

截至本文完稿時間點,官方並未給出繁體中文版機制介紹文章,本文引用所有中文翻譯皆來自簡體中文版,未來繁中正式翻譯或許會與本文有所出入。

依夏蘭迷窟的售前現開賽將於2023年11月10日開始,準備好展開新的探險吧!

MR

  • Title: 依夏蘭迷窟機制解析
  • Author: Jru
  • Created at : 2023-10-25 17:19:50
  • Updated at : 2024-05-13 20:52:41
  • Link: https://guildmagesforum.tw/LCI-mechanic/
  •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